兄弟会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圣训学》

向下

《圣训学》 Empty 《圣训学》

帖子 由 大鹏鸟 周一 三月 17, 2008 12:44 pm

《圣训学》

前言

信仰的表白基于承认两个根本的原则:第一,人类和物质世界不会无创造者而自行产生,而且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明显存在着一种默契与协调。这无不向聪明又善于思考的人提示,人的生活也应该与整个宇宙保持默契与和谐。因此,作为穆斯林,应自觉地认识到宇宙规律和个人生活间和谐的原则,进而体会"宇宙的真理只有一条"这一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这一整体性的认识概括在清真言的第一句"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当中。
第二,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一个榜样。这一榜样应该是现实的人,不是超人或神话中的人物。假若我们居住在仙境,我们很自然会把天仙当作榜样,然而,我们却在人间,我们只能从人类中选择我们的理想榜样,这才是正理。理想的榜样作为世人的楷模,应具备济世的品格和完全的德性,他不应局限于某个民族、某个部落或某一特殊的文化背景,他的品格应带有让普遍人易于接受和仿效的气质和风范。所有这些特征都集中表现在信仰表白的后一半"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仆人和使者"当中。
可见,人想敬事真主,须得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仆人"为其表率。由于"真主的仆人"这一尊称授自于真主,这位特殊的"仆人"不仅是穆斯林的榜样,而且也理应为整个人类起模范作用。基于此,圣训和圣行不但对穆斯林至关重要,且对整个世人也意义重大。至圣穆罕默德(愿主赞颂并赐福他)的表率作用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若能领悟其中的部分智慧,仿效他的示范的话,将会使普通人满怀信心地自立起来,并能加倍地信赖造化万物的主宰,而且会对自身的智力和判断功能树立起坚实的信心。

说完这几句引言,让我们看看圣训对伊斯兰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和作用。
"哈迪斯"(圣训)和"笋奈"(圣行)在伊斯兰文献中似乎是两个可以互换的概念,唯不同者,"哈迪斯" 多指穆圣的言谈,而"笋奈"则包括行为、言谈及默许。
"哈迪斯"一词在《古兰经》中出现过二十一次,意为言论、文辞或表述。《古兰经》自称为"最美的训辞",(古兰经:39:23)要求世人拟作类似的一章。显然,世人不要说用阿拉伯语写不出一章来,就是用其它语言也根本做不到。《古兰经》说:"叫他们作出象这样的文辞来"(古兰经,52:34)。许多古兰学家认为:《古兰经》的奇迹在于她的绝妙修辞、流畅的文字和秀美的语句等文学品味上,然而,《古兰经》的以上声明可以了结学者们进行了多少年的争论。《古兰经》叫人拟作类似的一章,这一挑战不仅是针对常自诩为语言天才的阿拉伯语言专家学者们而言的,而且也针对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让他们作一篇在认识境界之高、对人类面临的问题的观察之深和解决方案之妙方面类似于《古兰经》的文字。
同样,"逊奈"一词被《古兰经》用于永恒不变的常道之意。《古兰经》说:"你绝不能在真主的常道中发现任何变更"(古兰经:33:62)。但与穆圣有关的"笋奈",则特指已被确认为属于他的嘉言懿行的行为之道,而不是象东方学家所理解的阿拉伯人或麦地那人的习俗。圣行具有绝对的权威,《古兰经》多处暗示了圣行对世人的模范指导作用。《古兰经》作为对世人的教诲,绝不可能将一个地方性的模范树立为世人的榜样。后来"笋奈"一词不论用到何处,都指穆圣的行为和品格。
《古兰经》本身包含着对世人的指导和规劝,她要求人们跟从圣人去落实《古兰经》的教导,却没有对圣人赋予任何意义的神性。《古兰经》一再提到圣人是一个完全的人,一个肩负着把《古兰经》的使命贯彻到政治、经济、社会、司法和教育领域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向圣妻阿依舍(愿主喜悦她)问及穆圣的品德时,她的回答极其简炼,说:"他的品德就是《古兰经》"。因此,"哈迪斯""笋奈"成了理解《古兰经》不可缺少的资料。《古兰经》声明:"你说:如果你们喜爱真主,就当顺从我"(古兰经:3:31)。
由于"哈迪斯""笋奈"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伊斯兰才要求世人认真细致地研究它们,以便让人沿着穆圣的道路过上纯善的道德生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穆圣在世时许多圣门弟子已开始记录他的言行了。圣门弟子的个人记录后来基本上都编进了早期的圣训集中。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一段圣训被收录在哪一圣训集中,应用时须得指出它的出处,如指明"一致圣训",指该传述绝对可靠,就其内容而言,是经过布哈里教长(回历194---256)和穆斯林教长(回历204-261)考证后共同录用的圣训。
圣训的可靠性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有些人满脑子装着对《圣经》批判的方式方法,猜想早期的穆斯林无条件地接受了关于穆圣的所有传述,没有对之加以内外的考证。实际上,在前四任哈里法时期,只有明显符合圣训标准的传述才得到大家的接受,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训原理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圣训学包括对传述系统的考证,以及用内部考证法和外部考证法的原则对圣训的明文进行核实。每一段圣训在分类编入圣训集以前,必须经过详细地考证。为了肯定某一传述人的可靠程度,需要将所有与他相关的资料汇集齐备,加以综合分析,之后,只有"可靠传述人"传来的圣训方能通过初级筛选的关,列入进一步考证的对象,而后,对每一个单词从字面到内涵再到传述系统进行详细的考证,还要结合圣训文献对各种可疑之处逐一进行核查。 这样,通过内部考证法和外部考证法的验证后,一段圣训才可以归入相关的一类而编入圣训集中。
最高级别的圣训是被布哈里教长和穆斯林教长列入"健全圣训"的一类,如果稍有不足,就被列入"优良圣训"中。第三等便是"赢弱圣训",但这种圣训不能被错误地认为是假圣训,我们只能说它没达到"健全圣训""优良圣训"的一些标准。
由于圣训在教义教法上的广泛应用及它所含的济世哲理,它对伊斯兰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有时直接关系着《古兰经》明文的应用。这就是《古兰经》说跟从主的使者的人才是真正的信士的原因所在。(见古兰经:4:80) 《古兰经》对圣行制定的律例和《古兰经》制定的律例之间不作任何区别,并教导穆斯林毫无含糊地接受穆圣作出的一切决议和规定。《古兰经》声明,在法律方面,不能说《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圣训是穆圣的语言而把圣训当作次一等的条文来看待,《古兰经》严厉禁止了这种作法(参见古兰4:61)。如果说《古兰经》是判断事物的伊斯兰性和合法性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毫无含糊地承认圣训也有相同的法律效能。
但是,在圣训应用上,学者们却遵循一套系统的原则, 这无异于对《古兰经》明文进行理解、分析和针对实际情况加以应用的做法。正是由于圣训具有这样的重要意义,才使译成各种文字的圣训经遍及了世界各地。
同样,圣训学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门学科在穆斯林早期就已创立,并帮助学者们对听到的每段圣训进行了正确的评估。有人认为,圣训收集起来后在回历第二、三世纪间首次得到了考证。这一说法没有历史根据。实际上,象圣妻阿依舍、圣门弟子艾奈斯、欧默尔、穆阿威叶(愿主喜悦他们)在接受圣训时都有一套自己的鉴别方法。例如:海伯尔的犹太人向穆阿威叶递交了一封材料,声称穆圣已免去了他们的人头锐,而且上面有塞尔德o本o曼阿玫的签名为证。穆阿穆叶采用内部考证法和外部考证法对那封资料进行了鉴定,并要求犹太人对下列问题作出解释:(1)塞尔德是回历第五年的壕战之后归真的,那时海伯尔尚未被攻克,不存在什么协议的问题,哪来的签名?(2)人头锐的制定是回历九年的事,而海伯尔的光复是回历七年完成的,穆圣怎么会在光复以前向他们征收人头锐呢?(3)犹太人与穆斯林长期为敌,有什么理由免征他们的人头锐呢?
就这样,对圣训的考证帮助早期穆斯林学者对每一段圣训进行了系统地考察,致使圣训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而成为第二大法源,被学者称为"非诵读性的启示"
能见到我的学生优博编写出这样一本圣训学专著,我感到非常地荣幸,祈求真主准承他从事这项工作的诚意。实际上,这门学科,还有古兰学都应受到极大的重视,我对中国新一代的学者寄予了相当的厚望,我绝对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填补这项空白。
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即以求知、求是、求真为已任。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这一共同点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架起了一道让伊斯兰与多极化的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


艾尼斯.艾罕默德博士
2001年12月

目录:

◇ 前言  
◇ 目录  
◇ 编者语  
◇ 绪论  
◇ 圣训学  
◇ 第一章 圣训的分类(一)  
◇ 第二章 圣训的分类(二)  
◇ 第三章 羸弱圣训的分类(一)  
◇ 第四章 羸弱圣训的分类(二)  
◇ 第五章 圣训的分类(三)  
◇ 第六章 传述人及其品德  
◇ 第七章 对传述人的评定  
◇ 第八章 圣训的筛选  
◇ 后记  
大鹏鸟
大鹏鸟
知名人士
知名人士

帖子数 : 75
注册日期 : 08-03-13

返回页首 向下

《圣训学》 Empty 回复: 《圣训学》

帖子 由 大鹏鸟 周一 三月 17, 2008 12:47 pm

编者语

一门学科的建立,绝非是一个人的能力之所及,也非是数年的功夫之所为,而是数代人皓首穷经、呕心沥血的劳动成果。圣训学从回历一世纪的发韧到回历五世纪的定形和独立成科,其间经过了长达五个世纪的漫长历程,凝聚了多少饱学之士的辛勤汗水,耗费了无数学者的光辉一生,致使在伊斯兰文化这块神圣的园地上从无到有地建立了这门代表人类"思想精华" 的学科和艺术-----圣训学。
圣训学不同于圣训,它是对圣训进行鉴别、划分、考证、筛选的学问。它要求从事者对每一段圣训从其明文大意、内涵外延、时代背景到每一位传述人的生平事迹、学识品格及每段圣训与其它圣训之间的联系有很细微的认识。因此,它是非常严肃而且极为精密的学术活动,伊斯兰因之也造就了一批世界第一流的训诂家和考证家。据说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谁象穆斯林圣训学家那样深入细致、虔诚谨慎地钻研过自己从事的学问;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象圣训学那样被人认真地从事过;没有任何一段文字象圣训那样让学者反复考证和鉴定过。
圣训学的任务是对伊斯兰教第二大发源-----圣训进行价值的评估,为教义教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学者们按圣训学原理从洋洋数万段圣训中选用最可靠的圣训,来总结宗教信条或进行教法演绎。可以说圣训学是伊斯兰各门学科的基础。圣训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对滥用圣训的作法作必要的限制,遏制由于圣训表面存在的差异而导致在教法教义中紊乱现象的产生。圣训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多达几十万段甚至上百万段。圣训由于其传述系统的不同、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传述人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出现了对许多问题说法不一、明文表面抵触的现象,这对正确理解教法教义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有人不分良莠地随意援引圣训,建立自己的学说,给伊斯兰教思想界和教法界造成了混乱。圣训学的兴起从学术上堵绝类似紊乱现象的蔓延,为维护伊斯兰教的纯洁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圣训学虽然在穆斯林世界早已是一门科目齐全、卷序浩繁的学科,但它至今尚未传入中国。我国穆斯林学者中还没有涉足这一领域的人,可以说圣训学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空白领域。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大量的圣训典籍传入中国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往连整部圣训集都没有见过的中国学者不可能去研究这门学科。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学者虽然有可能接触过很多的圣训,但都是零星的,可能手头没有大部头的圣训集,而且他们忙于伊斯兰义理的研究和译著没有顾及圣训学的研究。在传统寺院教材中只有《虎特卜》和《艾而白欧》两圣训经被一些清真寺讲授,但这两本经每本只收录四十段圣训。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米什卡提》一经传入中国,并在西北一些清真寺首先开始讲习,才开创了中国寺院教育中系统讲授圣训的风气。此时的圣训全由阿訇们讲习,普通人无缘接触圣训。四十年代末期,《脑威四十段圣训》被庞士谦阿訇译成中文,后有马宏毅先生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 选七百段圣训)中译本于五0 年出版,陈克礼阿訇的《圣训经》上册于五四年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圣训集流传不广。六十年代中期,陈克礼阿訇历尽千辛万苦在艰难的岁月中整理完圣训巨著《圣训经》(或称《圣训之冠》)的中下册,但由于当时极左政策的缘故,这部巨著无法面世。中国普通读者大量接触圣训、领略圣训的丰采是教门开放以后的事。八十年代初期陈克礼阿訇的《圣训经》(上、中、下)的面世,至此,可以说填补了中国无大部头圣训经汉译本的空白。与此同时,汉译的《圣训百段》和《脑威四十段圣训》等零星圣训在社会上开始流传,阿文的《圣训选编》也在西北个别清真寺讲习。接着,《圣训珠玑》阿文版在中国的出版发行促进了圣训在我国的传播,不久就出现了《圣训珠玑》的汉译本。八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行,走出国门的穆斯林学子从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陆续带回了六大部圣训集,至此才结束了中国无六大部圣训的历史。九十年代以后,又有多种圣训集译本与广大读者见面,先后出现的有《布哈里圣训集》(正式出版的或未出版的有数种译本,而且新的译本还在出现)、《跟着穆圣过一天》、《清廉者的乐园》等。
由此可见,中国穆斯林大量接触圣训是相当晚的。圣训的传入尚且如此,圣训学的建立就可想而知了。近年来,随着圣训的大量传入和翻译,普通穆斯林接触圣训和应用圣训的机会也多了,这就从客观上创造了建立圣训学的环境。另外,为了不至于人人随意滥用圣训,在伊斯兰思想界和教法界制造混乱,编写一本圣训学方面的书是势在必行的。这就是笔者编写《简明圣训学》的初衷。
象所有学科的奠基之作一样,本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要详细梳理圣训学在一千多年来的发展和沿革不是这本以介绍圣训学基本概念为主旨的书所能囊括的内容。鉴于圣训学知识在中国尚且空白这一现状,当务之急是介绍最基本、最关键的概念,而不在于探讨过于细微的问题和梳理漫长的历史。其次,在编写本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各种术语和概念的翻译。引进一个概念并非易事,而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更难。笔者勉为其难地将各术语译成了汉语,便于中国学者顾名思义地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概念,但其中定有不妥之处,各术语的翻译大有商榷的余地。笔者胆敢如此,旨在抛砖引玉,以便更好的专著,更恰当的术语被人带入这一新的领域。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第一个人的脚步,就不会有后来的大道。愿本书象涉入圣训学领域的一条若隐有若现的足迹,得到后来者的跟随。愿圣训学在中国不会是个别人踽踽独行的幽径,而成为学者队伍积极开垦的热土。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学友的关怀和帮助,在此致以忠心的感谢。特别指出的是,丁俊同学和赵玉龙同学给予的帮助尤为可贵,二君对各种术语的翻译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意见。 
大鹏鸟
大鹏鸟
知名人士
知名人士

帖子数 : 75
注册日期 : 08-03-13

返回页首 向下

《圣训学》 Empty 回复: 《圣训学》

帖子 由 大鹏鸟 周一 三月 17, 2008 12:48 pm

绪论
圣训是伊斯兰教法和信条的第二大源渊,是仅次于《古兰经》的基础原则。它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是因为它同《古兰经》一样都是真主的启示,唯不同者,《古兰经》从文字到意义都是真主的启示,而圣训的意义来自于真主,文字却出自于穆圣(愿主赞颂并赐福他) 。因此,《古兰经》和圣训的精神完全是一致的。圣训是对《古兰经》的最可靠的解释,对理解其精神和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圣训对《古兰经》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兰经》中有些明文的意义深而难解,圣训进行分析。(二)有些明文的意义广而笼统,圣训使其具体化。(三)有些明文的意义细而严格,圣训进行发挥。(四)有些明文的意义隐而不露,圣训加以解明。总之,圣训是对《古兰经》的基本大纲和原则精神的阐述。
那么,什么是圣训呢?
圣训,阿文名叫"哈迪斯",意为"言谈"(即穆圣的言论集)或意为"新生的",即相对永恒的《古兰经》而言圣训是新生的;或叫"逊乃",意为"道路" ,是指穆圣的言论和行为之道的记载。简言之,狭义的圣训,是指穆圣的言论、行为、品格或别人的言行得到了他的默认的记载 ,而广义的圣训则不仅包括穆圣的言行记录,而且还包括了对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的遗训和事迹的记述。

圣训的收集:
穆圣后半生的二十三年,是伊斯兰信仰、教法和道德的各项原则逐步完善的时期。这期间,穆圣的言谈和举止是圣训的主要来源,而恰好这一时期正是《古兰经》降示的时期。为了不致于把《古兰经》明文同穆圣的言谈混淆起来,穆圣最初禁止了圣门弟子记录他的言行 。然而,由于穆圣的嘉言懿行是穆斯林学习的榜样,并且是《古兰经》的具体实践,因此圣门弟子虽然没有正式笔录他的言行,但他的一举一动,只言片语都深深地刻在了圣门弟子的心中,他们在背记《古兰经》的同时也记住了圣人的言行。此外,穆圣不让记载圣训的禁令并没有影响个别能书写的弟子在不混淆《古兰经》明文和圣训的情况下,记载穆圣的部分言行,把它作为个人的珍藏本留在家里,没有在社会上流传 。 随着《古兰经》降示的逐步完成和圣门弟子对古兰经的熟记和载录,古兰经文已不可能同圣人的言谈混淆了。这时,穆圣才允许大家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 。 相传到穆圣去世时,圣门弟子中间已有了好几本圣训集,虽然可能只有为数不多的圣训 ,但毕竟是最原始的记录。最著名的集子要数《文卷实录》 由阿布顿拉·本·尔目如·本·阿绥收集,共录了近一千段圣训。这本圣训集没有流传下来,但大部分内容却收进了后来的《罕伯里圣训集》中 ,还有伊本·阿巴斯的圣训录也是流传较广的一本集子,但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失传了 。
穆圣虽然允许大家记录圣训,但从一开始,工作的进展就不太顺利,大家非常慎重而且意见分歧。正统哈里发时期还没有正式派人进行整理圣训的工作。哈里发们有些犹豫 ,因为一部分圣门弟子主张抄写和整理,而另一部分弟子则反对 。艾布伯克尔(愿主喜悦他)收集了部分圣训,后又烧掉了;奥默尔(愿主喜悦他)想整理圣训,但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担心人们亲近了圣训而疏远了《古兰经》 。然而,虽然大多数人仍然很谨慎,甚至不主张收集。但这并没影响有些圣门弟子私下收集圣训的工作,收集工作在缓慢地进行。
到再传第子时代,即回历第一世纪末,情况没有多大的改观,再传弟子中仍有很多人不主张收集圣训 ,他们不愿收集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圣训中加杂了许多再传第子的个人注释或说明,他们怕把个人的观点同圣训一并永远流传下去,因而不愿记述 。到回历二世纪初,已有人将穆圣的言行同别人的话分开来记载,这样,大家觉着记录圣训也无妨,才开始公开提倡,而且学者们鼓励自己的学生记录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圣训 。由此,许多再传弟子都有了自己的圣训集。
到阿巴斯王朝初期,由于再传弟子中的学者和圣训背诵家相继去世,人们深怕大量圣训同他们一并永远消失,就开始注重圣训的抄录。伟大而公正的哈里发阿布都力·阿则孜为拯救圣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命令各地的学者尽快收集圣训。他在一封给麦地那行政官员的信中说道:"请注意!若有真主的使者的言论或行为传述,就记录下来,我怕学问的消失和学者的亡故。"( ) 同样的信件散发到了各地。于是,正式的收集和编辑工作开始了。在他有生之年,希贾孜地区的学者穆罕默德·本·什哈布·祖赫勒(卒于回历124年)为他献上了第一本正式的圣训集 。 尽管如此,到这时,学者间不愿意编辑圣训的情绪依然存在,就连献上第一本正式圣训集的祖赫勒,也是出于对哈里发的命令的服从才编辑了圣训,而他内心对这项工作不是太情愿做的 。此外,使学者进行编辑工作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上陆续出现了伪造的圣训,为了澄清纯洁的圣训和保护穆圣的遗产,学者们不得不进行这项工作 。
由于内外两个因素的驱使,圣训的编辑工作不管是情愿与否在回历三世纪以后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到回历二世纪末,一大部流传至今的著名圣训集在麦地那诞生了,它就是马利克教长(卒于回历179年)的《穆宛塔》圣训集。马利克教长在这部圣训集中不仅记录了穆圣的言行,同时也记录了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言论和个人主张。
回历第三世纪初,即到第四代穆斯林时期,圣训的编辑工作基本上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这时的圣训已脱离了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个人主张 , 以纯穆圣的言行的形式出现在圣训集中。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圣训集有艾布·达吾德·托牙利斯(卒于回历204年)的圣训集。
第五代穆斯林时期,约回历三世纪中叶,也就是布哈里教长(回历194---265)的时代,是圣训的收集达到了顶峰的时代。历史注定要让中亚学者为圣训的收集和传播立不朽的功劳,继布哈里教长编辑了《布哈里圣训集》 以后,他的学生内萨布尔人氏穆斯林(回历204-261)收编完成了他的《穆斯林圣训集》。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六大部圣训,从此基本上结束了圣训的收集,后来的学者,其精力基本上转向于对各大圣训集的注释、分类、综合、纠正、补充等方面,别无新的进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圣训的书面记载虽然几经周折,于回历三世纪基本完成,而口头的传述却从穆圣时代一直进行。到穆圣归真以后,圣门弟子更为积极地传述。由于穆圣晚年在麦地那度过,那里便成了圣训的荟萃地,并成立了"达如·逊奈"(圣训所) , 圣门弟子在那里学习和听取圣训,远方的学者也前来麦迪乃听取圣训。当时,各地的人们朝觐完毕后,就去麦地那学习和听取圣训。居住在别的地方的圣门弟子也是人们追逐的对象,以便听取他的圣训。由此,在穆圣归真后不久,较大规模的口头收集和传述活动拉开了序幕 。许多圣门弟子常常花数日或数月时间到各地去搜集圣训,一位叫贾比尔·本·阿布顿拉(愿意主喜悦他,卒于回历78年)的圣门弟子专门买了一头骆驼,行一月之久到沙目地区去向阿布顿拉·本·艾尼斯求教关于惩罚罪行的圣训 。艾布·艾优布(愿主喜悦他)是一位著名的圣门弟子,他为了证实一段圣训千里迢迢到埃及去见另一位圣门弟子殴格伯·本·阿米尔。当艾布·艾优布出现在殴格伯的门口时,他惊奇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艾布·艾优布回答道:"只为那段在圣门弟子中只有你和我听到的那段关于'替穆民隐私'的圣训"。 殴格伯说:"是的,我听到穆圣说:'谁在今世替穆民隐了一件私而免去了一场羞辱,真主将在来世替他隐私'" 艾布·艾优布听后说道"对了!" ,而后转身就走,骑着驼踏上了归途。已经走出了埃及,他又含糊起来,是否在圣训中忘了什么。为了这个原因他又调转驼头,第二次朝埃及走去,再次确定这段圣训 。由于圣门第子对穆圣的爱戴和对圣行的重视,圣训牢固地保存在了圣门弟子的心中,并把它传给了下一代人,这样一代一代传述下来,直到编辑成册。


著名的圣训集

从圣门弟子时代起可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圣训集,但最著名而且流传下来的圣训集有以下几部:
(1)《布哈里健全圣训集》简称《布哈里圣训集》:由布哈里教长收录编辑的。他原名叫穆罕默德·本·伊斯玛埃利·本·伊布拉黑默,字号艾布·阿布顿拉,于回历194年10月13日生于中亚的布哈拉城。他用了近十六年的时间,走访各地,搜集圣训,背记了六十万段圣训,其中三十万段为健全圣训,三十万段为不健全圣训。从中又筛选出了七千多段最可靠的健全圣训,编进了他的圣训集中。他于回历256年殁于撒玛尔罕郊外的霍尔坦克村 。
(2)《穆斯林健全圣训集》简称《穆斯林圣训集》:由穆斯林教长收录编辑。他原名叫穆斯林·本·洪加吉·本·穆斯林,字号艾布利·胡塞尼 ,于回历204年生于内萨布尔,回历261殁于他的故乡,享年五十七岁。
(3)《艾布·达吾德圣训集》:收编者苏莱曼·本·艾什尔赛·本·伯什尔,字号艾布·达吾德,于回历202年生于西吉斯坦,回历275年10月殁于巴士拉 。
(4)《提尔米宰圣训集》:收编者穆罕默德·本·尔萨·本·苏热,字号艾布尔萨·提尔米宰,并以提尔米宰著称。回历200年生,279年殁于故乡 。
(5)《奈萨仪圣训集》:收编者艾罕默德·舒尔布·本·阿里。字号艾布阿布顿·热合曼。于回历215年或214年生于瑚罗珊的奈萨。因此,他以奈萨义著称,回历303年殁于巴勒斯坦,一说殁于麦加 。
(6)《伊本·玛哲圣训集》:编者穆罕默德·本·叶宰德·本·玛哲,字号艾布·阿布顿拉。生于回历209年,殁于回历273年。


圣训的数量

每一段圣训包括两个部分:一连串的传述人和传述内容。对不同的传述人所传的同一内容的圣训按不同的圣训对待,同样,相同的传述人所传的不同圣训分别按不同的圣训对待。因此,同一个举动由于传述人的不同和描述角度的不同而可能出现数种不同的记载。例如,对穆圣的一个举动,由于传述人的不同和叙述角度的不同,可能出现几段,或几十段,甚至上百段的圣训。穆圣后半生的每时每刻都可以产生无数的圣训,从这个角度讲,圣训的数量是无法统计的。叶哈雅·本·曼埃尼说,他亲手写过一百万段圣训 。但根据记载,到布哈里教长的时代,通过传述系统一辈一辈传下来,在社会上流传的就有几十万段。仅布哈里教长就知道六十万段圣训,穆斯林教长曾收集了近三十万段圣训,艾布·达吾德教长收集了五十万段 。而艾布o宰热背诵了七十万段。除了圣训学家外,早期的法学家也知道相当多的圣训,如四大教法学派的创立人,一般流传的圣训他们都知道 。
圣训的数量原是非常多的,后经圣训学家的分析、筛选,最后编辑成册的却为数不多。其大概数字如下:
《布哈里圣训集》共录7297段,除了意义重复的外,只有4000段。
《穆斯林圣训集》共收录 7275 段, 除去意义重复的外,只有4000段。
《艾布·达吾德圣训集》共收录4800 段。
《奈萨义圣训集》共收录 5700段。
《提尔米宰圣训集》共收录5000 段。
《伊本·玛哲圣训集》共收录4000 段。

以上各大圣训集中的圣训若加起来其数量似乎庞大,但实际上许多圣训都是重复的,同一段圣训可能出现在不同的圣训集中,个别圣训可能被六大部圣训集都收录了。因此,筛选后被认为可靠而记载下来不重复的圣训并不是太多。


传述圣训最多的人

所谓圣门弟子者,便是亲眼见过穆圣而且至终皈信伊斯兰教的人。由于他们同穆圣曾经相处过,最了解他的一言一行,而且听了他的许多教诲。可以说圣门弟子中每个人都是圣训的传述者,每个人或多或少地留存着同圣人相处的记忆。但他们中有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作为遗训传给了下一代,有些人则没传下来。圣门第子中传述圣训最多的人是艾布·胡赖尔,他因一直侍奉穆圣而最清楚穆圣的言行,他传述了五千三百七十四段圣训 。其次,伊本·奥默尔,他传述了二千六百三十段圣训;艾耐斯·本·玛利克传述了二千二百八十六段圣训;圣妻阿依舍众信士之母传了二千二百一十段圣训;伊本·阿巴斯传了一千六百六十段圣训;贾比尔传了一千五百四十段圣训;艾布·赛埃德·胡迪勒传了一千一百七十段圣训 。除了以上几位圣门弟子外,其他人传述的圣训都在一千段以下。
大鹏鸟
大鹏鸟
知名人士
知名人士

帖子数 : 75
注册日期 : 08-03-13

返回页首 向下

《圣训学》 Empty 回复: 《圣训学》

帖子 由 大鹏鸟 周一 三月 17, 2008 12:49 pm

圣训学

什么是圣训学?

圣训学是指研究圣训传述系统和传述内容的学问 。
一段圣训包含两个部分:传述系统(一代一代的传述人)和正文(传述内容)。为了确保圣训的可靠性,把一代一代的传述人指名道姓的提出来是非常必要的。有了可靠的传述系统,其内容的可靠程度就高。因此,认识传述系统是确定一段圣训的级别的关键。圣训学研究的不仅是正文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传述人的情况和传述渠道的强弱。所以,圣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传述系统和传述内容。

圣训学的目的:

圣训学的目的是确定一段圣训的正确程度,从而对它进行肯定或否定的选择,( ) 为教义和教法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经典依据。肯定或否定不是指全然承认或排除某一段圣训的圣训地位,而是指根据传述系统的可靠程度对它进行是否能够采用的辩别。


圣训学的发展与沿革:
穆圣时代,由于他本人健在,根本没有必要对他的言行进行真伪的考证,因而也没有所谓的圣训学。圣门弟子时代,在早期,由于穆圣去世不久,对他的教导大家还记忆犹新,并且教务仍保持着穆圣时代的状态,对教义教法没有产生任何分歧。当时的圣训可能是大家都熟知的东西,没必要再进行考证,因而也没有产生考证圣训的学问。但有时也要求对传述人加以肯定,据大贤阿里(愿主喜悦他)说: "我若从穆圣处听到一段圣训,真主就让我从中获取他所意欲的裨益;若别人向我转述圣训,我就先让他发誓,发了誓,我才相信" 。到了圣门第子后期,对有些圣训的内容产生了异义,这时才有人问:"这是谁传来的 ?" 从此,最朴素的圣训学产生了。到再传第子时代,有些人传述圣训时不提圣训的来源,这必然要引起对方的疑问。此外,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时期在社会上出现了假圣训 ,这就更有必要为了维护圣训的神圣地位对它的传述人和渠道进行考证了。这时,圣门第子和再传弟子中已经有人对圣训传述人进行评价了。圣门弟子中有伊本·阿巴斯和艾耐斯,再传第子中有舍尔必和伊本·西勒,尽管当时还没有任何文字形式的评述,但他们的言论已涉及到了对圣训传述人的评论 。这就为圣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历二、三世纪时期,圣训学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学者的学术研究已涉及到了圣训学的范畴,圣训学的内容散见于其它学科中 。到回历四世纪时,各种学科逐步分家,圣训学也分出了单独的一科。以艾布·穆罕默德·拉曼胡尔穆宰(卒于回历360年)所编的《分明的圣训学家》为代表的第一部圣训学专著的出现,标志着圣训学的形成。然而这部专著象其它学科的奠基作品一样,不可能把所有关于圣训学的内容都有囊括进去,它只是为后来圣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着由内萨布尔人氏哈克目 (回历405年卒)编出了第二本专著《圣训学认识》,它比第一本书较全面地论述了圣训学原理,但没有分门别类地论述。 后来艾布·纳埃目(回历430年卒)在《圣训学认识》的基础上又编了一部专著,但仍然留下了许多空白领域 。赫推布·巴格达迪(卒于回历463年)的出现把圣训学推向了第一个高峰,他的圣训学著作《传述学大全》成了圣训学的集大成之作,后来的学者都以此为基础,对圣训学进行了诠释或改写或编辑工作。回历七世纪,伊本·索俩哈(卒于回历634年)的出现把圣训学推向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专著《圣训学》成了后来所有从事圣训学的人参考的蓝本。它基本上固定了圣训的划分以及各项术语的含义。但由于它在编排上不太合理,便给后来的学者留下了发挥的余地。因此,后来的圣训学著作便是对它的重新编排,或注释或缩写。再后来,发展到对其缩写本进行注释,或对其注释进行缩写,这样层层地再注释、再缩写,但总体上没有超出《圣训学》的内容范围 。 在对《圣训学》进行缩写或注释的诸多书籍中,最有影响的有两本著作:一本是伊本·哈吉热·阿斯格俩尼(回历852年卒)的《思想精华注》,它是对伊本·索俩赫的《圣训学》的缩写本的注释。缩写和注释均是由阿斯哥俩尼一人完成的。 另一本是苏优推教长(回历911年卒)的《传述者培训》,它是对伊本·索俩哈的《圣训学》改写本的缩写的注释 。
至此,圣训学的创立大致完成,各种概念和术语基本确定。后来的学术活动都是对前人的著作的注释或改写,并没有增加多少新的内容。


圣训学名著:


经过无数学者上千年的辛勤耕耘,圣训学也如其它学科一样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成了具有大量学者参与耕作的良田美地,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极大的丰富了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圣训学领域卷帙浩繁,佳作频出,其中最著名的有下列几本:

(1)《分明的圣训学家》,艾布·穆罕默德·拉曼胡尔穆宰(回历360年卒)著 。
(2)《圣训学认识》, 哈凯目·内萨布勒(回历405年卒)著 。
(3)《传述学大全》, 赫推布·巴格达迪(回历463年卒)著 。
(4)《传述原理认识指导》,嘎最·埃牙祖(回历544年卒)著 。
(5)《圣训学----不可不知的知识》,艾布·哈夫赛·米洋吉(回历570年卒)著 。
(6)《圣训学》,伊本·索俩哈(回历643年卒)著 。
(7)《报喜警骇者的言行认识捷径》,伊玛目·脑威(回历676年卒)著 。
(8)《传述者练训》,苏优推教长(回历911年卒)著 。
(9)《思想精华》,伊本·哈吉勒·阿斯格俩尼(回历852年卒)著 。
(10)《传述原理》,穆罕默德·哲玛尤丁·嘎西米(回历1332年卒)著。
大鹏鸟
大鹏鸟
知名人士
知名人士

帖子数 : 75
注册日期 : 08-03-13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